29.4.09

青少团契活动 : 马六甲历史与文化游

青少团契活动:马六甲历史与文化游
撰文:杨旺勋 摄影:江得顺
48是柔佛州的公共假日,本堂举办了马六甲历史与文化游。为要让本堂的青少年对基督教历史有所认识,因此特别举办这次的一日游。当天早晨630分陆续有参与者抵达路加楼集合,我们都带着兴奋及期待的心情。这次有一辆巴士及一辆福音车的交通共有53位参与者,50位大人及3位小孩,并有15位的非信徒。
7时许我们就开始了我们今天行程。早上9时我们在马六甲市区内,享用了早餐后,就启程到我们历史与文化游的第一站-- 马六甲基督堂。我们抵达后,在基督堂内有个聚会,由家进弟兄带领我们唱诗。接着由颜明发牧师短讲,牧师以基督堂的建筑,它的历史背景来跟我们分享,透过他的讲解,我们能感受到当时,由于这些牧师、宣教士的牺牲到这里植堂及宣教,大马的教会才有今日的发展。
接下来家进弟兄为我们分享华人教会的历史。提到马六甲与基督教的历史,必须提及马礼逊夫妇及米怜夫妇。他们都是想要进入中国的宣教士,却因当时的环境限制,不得在中国进行宣教事工,因而转移至南洋一带最后抵达马六甲。在这段期间内,他们做了几件影响深远的事情。其一:马礼逊1810年开始翻译新约圣经并且局部的出版。在米怜的协助下与1819年翻译好三十九卷旧约圣经,并连同新约于1823年出版,名为《神天圣书》。
其二:马礼逊也用了十年的时间编订了六册的《华英字典》,四万汉字,四千五百九十五页,是世界上第一部中英文字典。其三:米怜在马六甲开设印刷所,于1815年发行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》。其四:他们也合办了华人第一所现代西式教育学校。目的是教导华人青年英文,并向他们传播基督教信仰。于1818年十一月十一日在马六甲开办了英华书院。鸦片战争后1843年迁往香港。其五:马礼逊在中国生活期间,由于清廷限制,他很难接触华人,直到1812年带领了印刷工人蔡高决志信主,与1814年在澳门受洗,是中国的第一位基督徒。蔡高和另一位印刷工人梁发随米怜去了马六甲。梁发追随米怜一年后,于1816年受洗归主,成为中国第二位基督徒。米怜逝世后,马礼逊于1823年按立梁发为牧师,是中国第一位牧师。马礼逊在华传道二十七年,只见到十人受洗归主,但每一个都信的很认真。
参观了基督堂后,我们就到了荷兰墓场及圣保罗山。这里有两栋建筑是殖民地时代留下来最古老的历史遗产,建于1521年的圣保罗教堂和马六甲地标的爱化摩莎古城门。圣保罗教堂建于圣保罗山上,现在是摆放许多荷兰名人墓碑,教堂外有一圣芳济传教士的雕像:在圣方济传教士以前,有多位传教士也想把天主教传过来,可是一直无法成功进入这回教和佛教社会;直到圣方济传教士,来到马六甲时,并不急于传教,而是先学会当地语言和当地人沟通,然后再慢慢把天主教成功传入,然后圣方济传教士的就启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中国,可是却在去中国的途中死于黑死病,这里的人就在圣保罗教堂外建了他的雕像。
大约下午一时左右,我们一行人到了马六甲著名的古城鸡饭粒用餐。店内人潮非常多,若不是提早预约,或许就享用不到午餐。大约一小时后,我们就往郑和博物馆出发,抵达时就有博物馆的解说员与我们会面,为我们讲解郑和与马六甲的历史。参观了一些历史古物后,我们便到三楼的马六甲与基督教的历史展。解说员很细心的为我们解说有关马六甲的历史,与之前的宣教士如何为了福音的缘故,为我们留下福音的果子。我们沿着历史展所展出的海报,一步一步的走进历史里,看见先前的人,为着福音的缘故,怎样去为神摆上,献上他们的一生。在过程中,我们对基督教的历史及发展更有所了解。
接着,我们在文化街里,参观一间玩具博物馆。里面,摆放很多不同种类、大小及年代的玩具。这是一次很不同的体验,队员们都很新奇的沿着所设计好的路线参观。甚至看见一些以前小时候的玩伴,或一些从来没看过的玩具。当天是颜师母的生日,牧师娘的小女儿请博物馆的老板准备了一个蛋糕。突如其来的生日蛋糕,令颜师母感动的落泪了,但是却是很开心的。我们在博物馆里为牧师娘唱生日歌及祝福。
参观完后,有一段自由时间,队员们都各自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。有的去走走看看,有的去购买一些的纪念品,有些则坐下来喝茶聊天。这次的历史与文化游是成功的,因为我们把马六甲与基督教的历史,带给了所有的参与者。在思想及亲身到访历史中的地点,都让我们更了解历史及其影响力。大约6时半,我们再次在马六甲基督堂前集合,当大家都到齐后,就开始我们的回程,结束了这次的马六甲历史与文化游。


团员们出发前的兴奋等待!
永良会吏上台为我们说几句。
团员专心的聆听在台上的分享。
到访荷兰坟场。
家进弟兄为我们讲解圣保罗山及教堂的历史。
在圣保罗教堂内参观。
郑和博物馆内的私人用井。
Ivy姐妹正细心的为我们讲解,马六甲基督教的历史。
玩具博物馆参观实况。
~马六甲一日游大合照!

1 条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