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.2.09

马可福音研经系列:马可福音 10章 13至16节

马可福音研经讲义

101316

日期:2009212日(星期四)

时间:晚上8时正

地点:永平圣士提反堂路加楼

讲员:颜明发牧师

经文:
13.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,要耶稣摸他们,门徒便责备那些人。14.耶稣看见就恼怒,对门徒说:“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,不要禁止他们,因为在神国的,正是这样的人。”15.我实在告诉你们,凡要承受神国的,若不像小孩,断不能进去。”16.於是抱着小孩,给他们按手,为他们祝福。

引言:
在今天的生活里,儿童是我们关心的对象,人们很留意他们是否快乐,是否幸福。最近,在电视的广告中,我们看到巴勒斯坦的小孩在战争中受伤,有些还流血,甚至死亡。他们那种痛苦的表情,很容易得到我们的同情。基於这种的同情心,相信很多人会受感动,进而献出爱心,从口袋中拿出金钱,捐给这些受灾难的儿童。

小孩子的不幸遭遇,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,这是今天文明社会的良好现象。如果有人想利用小孩来达到自私的目的,也是相当容易的事!譬如说,一个政治人物想在大选中胜利,获取选民支持的话,他可以做一个动作,到选区出席小孩的活动,跟小孩子握握手,然后抱抱他们,亲亲他们,经过记者报导以后,这位政治人物的支持率会上升。

在政治领袖当中,温家宝是一位疼爱小孩的领袖,他的关心赢取中国人的尊敬和爱戴,温爷爷真的做到:“得民心者,得天下。”去年五月十二日的四川地震中,温家宝不只亲自慰问小孩,他还在白忙中抽空为一个小女孩写信,在信的下端签了名字,不多不少就是“温家宝”三个字。信中内容让人如沐春风,感觉上是那么的亲切,没有架子,没有高姿态。

当小女孩收到这封信,十分感动,决定把它裱起来,摆放在客厅内作纪念。这个动也感动很多人,让中国人觉得有希望,多苦的日子都可以挨下去、撑下去。我想不只是温家宝疼爱小孩,在我们当中,也有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小孩疼爱有加。首先,看看我们花费的开销,有大部分是用在小孩的身上。

从婴儿阶段,我们花了不少钱买婴儿必需品,长大以后还为他们购买各种各样的服装,吃的、喝的、用的样样都要钱。到了读书时,教育费更是一笔开销。不仅如此,我们花在小孩身上的时间也不少,明知道自己没有空,但是我们还会抽时间载送孩子上下课,有些父母还亲自煮饭送到学校让孩子享用。

假如父母有做记录,从婴儿阶段开始,把花费的每一分钱计算,所用的每一分钟计算,到了他们二十一岁生日,把那份账单拿出来给孩子看,肯定是一笔大数目,这笔账用孩子一生都还不完。孩子只能对爸爸妈妈说:“我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,你们所付出的一切,我一辈子都报答不完!”

内容:
今天的小孩很幸福,可是远在耶稣的时代,小孩子就没有那么“好命 ”了!在古时候,儿童的地位跟妇女一样,都是被边缘化的一群。男孩会比女孩好一些,因为他们被家人看作是传宗接代的“种子”,是家中的一盏明灯。男孩除了可以替家族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之外,家里粗重的工作也可以交给他们来做。不过,总的来说,儿童在古时和耶稣时代是不被看重的一群,是被整个社会所忽略的群体。

当我们了解了时代背景,就能明白为何耶稣的门徒禁止小孩来的主的面前。马可在第13节所记载的,其实是门徒在938的重演,所不同的是,那次他们禁止别人奉主耶稣的名为有需要的人赶鬼,而这一次门徒禁止儿童来到耶稣面前。这种作法显示门徒封闭自己,以及一种要不得的优越感。门徒不是受到耶稣的感化,而是受到彼得的影响,他们不体贴上帝的意思,只体贴人的意思(833)。

这个场面由彼得和门徒引起,很自然的令耶稣感到尴尬万分。门徒跟耶稣有一段时日,还是学不好他们的功课。他们必需知道,公开场合的一言一语,一举一动,都在代表他们的老师。如果在众人面前有失身分,人们不只会责怪门徒,也会把矛头指向主耶稣。虽然我们可以如此辩驳:门徒的言论不代表耶稣的言论,门徒的反应不代表耶稣的反应……,可是在很多情况下,人们并不是这么样想。

这之所以,我对那些和我一齐工作的同工有所要求,尤其是他们的一言一语,一举一动。他们所讲的话,他们所做的事情,表面上跟我无关,但是如果他们做得不好的话,会间接影响到我。为了这个原因,我都会尽所能劝导他们,这些劝导都是以圣经原则为依归。虽然你们可以说:“同工的言论不代表牧师的言论,同工的反应不代表 牧师的反应”,然而为了避免别人的误会,我就有责任和义务慢慢的纠正他们的思想和心态,让他们在事奉神、服侍人方面会做得更好。

当耶稣看见门徒的动作,禁止小孩来到他的面前时,他的反应十分激烈。第十四节这里告诉我们:“耶稣看见就恼怒,对门徒说,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,不要禁止他们;因为在上帝国的,正是这样的人。”这是你们想不到的吧!为什么耶稣会恼怒呢?恼怒这两个字在马可福音不常出现,证明我们的主不随便恼怒。恼怒在希腊原文是aganaktein,意指“触动怒气”。耶稣被激怒了,因为他看见这群小孩是无助的一群、脆弱的一群,以及无能为力的一群,从他的心里流露出一股深切的爱心和怜悯的心肠。耶稣不单没有赶走小孩,他还说在神国度里,正是这一群被遗弃的人得到上帝的喜悦与接纳。

小孩子在希腊原文是paidia,意思是“非常小”或“婴孩”。耶稣祝福小孩,并不是因为他们“有”,而是他们“没有”;不是他们“万物俱备”,而是他们“两手空空”。小孩没有能力,小孩没有胆量,小孩没有地位,小孩没有复杂的心思和头脑……。他们就是那么无助、无能、无有、无用,带着原本的自己来到上帝面前,领受神丰富的恩典。我们来到上帝的跟前,好象一个乞丐,两手空空,来到好心的富翁面前,领受富翁的一切供应。我们没有什么礼物可以回报,上帝好象这位慈悲为怀的富翁,对我们说:“人来就好!”。

最后,马可在第16节让我们看到,这群小孩得到的不只是耶稣的肯定和祝福,他们想也想不到,耶稣会亲自伸手把他们抱在怀中。这证明了耶稣的爱是无条件的、是广大的、是长阔高深的。由此可见,耶稣接纳被边缘化的小孩,他也可以接纳其他被边缘化的人群包括受忽略的妇女、不洁净的病人、外邦人……。用今天的话来说,谁是被边缘化的人群?他们是孤儿、寡妇、单亲妈妈、他们都需要耶稣的爱、耶稣的拥抱、耶稣的祝福。

结语:

这段福音书对我们的教会生活很贴切,越读越有味道,因为我们的主题是:“步入社会,更新人群”。所以,我们要效法耶稣,把关爱、祝福带给我们的社区,尤其是那些被边缘化的人。我们要踏出信心的第一步,主动到他们的生活当中,把上帝的爱带给他们。

此篇讲义由颜明发牧师
2009212
在永平圣士提反堂完稿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