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3.09

马可福音研经系列:马可福音 10章 32至34节

马可福音研经讲义
46: 耶稣第三度预言受难
1032-34
日期:200935日(星期四)
时间:晚上8
地点:永平圣士提反堂路加楼
主讲:顔明发牧师

经文:

32.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,耶稣在前头走,门徒就希奇,跟从的人也害怕。耶稣又叫过十二个门 徒来,把自己将要遭遇的事告诉他们说:
33.
“看哪,我们上耶路撒冷去,人子将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,他们要定祂死罪,交给外邦人。34.他们要戏弄祂,吐唾沫在祂脸上,鞭打祂,杀害祂。过了三天,祂要复活。
引言:
在柔佛州的居銮,有一位忠心事奉的牧师,在一场车祸中被主接回天家,教会领袖和信徒深表惋惜。令人扼腕的是,他因这场严重车祸而影响遗容,众人感到非常难过,觉得这位牧者的生命句点,少了些许的从容与安祥。有一位信徒出席追思礼拜后,心里十分纳闷,静默不语。隔天早上,有机会请教一位女牧师,他得到了答案:“耶稣的离世不也带着血迹伤痕?”。
这句话点醒了这位弟兄,也为旁人带来安慰与鼓励。那位牧师的离世,虽然没有“佳形美容”,这不也是先知以赛亚描绘主耶稣的写照吗?赛532-3节记载:“祂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,像根出於干地,祂无佳形美容……,祂被藐视,被人厌弃,多受痛苦,常经忧患……。”读到这里,再思考这位牧师的经历,我要由衷感谢上帝,祂的仆人十分蒙恩,可以在耶稣的苦难上有份,这是何其浩大的恩典啊!
依人的角度来看,这位牧师如此离别家人,或许有人感叹无限,或百般不解,这是极其正常的反应。回想两千年前,当主耶稣告诉门徒祂要如何受难与舍命时,门徒也是不明白,为何他们的主要死得那么悲惨,死得那么“难看”!他们认为,这不是基督应有的遭遇,圣经中所描述的弥赛亚,绝不会有如此下场。今天透过马可福音1032-34,让我们对耶稣的苦难,有某些方面的领悟与感受。
内容:
马可从第十章一节开始,为我们讲述门徒的要求与条件,他从三方面着手,可归纳出三个重点,即第一、在婚姻的事上,双方要表现出门徒式的委身,只要掌握门徒的条件,婚姻不会以离婚来解决(1-12节);第二、必须拥有小孩一般的单纯与信心,朝着上帝的国度前进(13-16节);第三、在管理财富的事上,分清楚优先秩序,把上帝排在第一位(17-31节)。
当马可讲完门徒的要求与条件后,引进耶稣提出受难的预言,此番是第三次,也是最后一次提醒。耶稣这一次的交代,显然把门徒条件与要求推向最高峰,即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祂。然而,当门徒听到主最后的吩咐,如此重要的遗嘱,他们的反应却是云淡风轻,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,仅是以希奇来回应。
32节如此记载,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,耶稣在前头走,门徒就希奇,跟从的人也害怕。透过马可生动的笔触,我们看到耶稣正朝向耶路撒冷走上去,是一段沉重的路程。为什么会沉重?从地理环境来说,耶稣的脚步沉重,因为祂是步行在上山道路,不是向下的斜坡。耶稣走的方向是从耶利哥朝向耶路撒冷,虽然距离只有20里,但是其斜度却是3500尺那么高,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。
尽管前往耶路撒冷的路很陡、很斜,耶稣不畏艰辛和困难,领导众人走在他们的前面。祂知道,这一趟去了不再回头,是一条不归路。所以,主耶稣选择昂首阔步走,而且走在众人的前头,越步越勇,越步越神气,好象一个打胜战的元帅凯旋荣归!今天,信徒想认识耶稣,侭管跟在祂后面走,纵使祂朝向受难的道路,这条道路有上帝的同在、保守和引领,没有一条路比这条路更加稳妥和可靠。
耶稣定意向耶路撒冷走上去,可是门徒的心境跟祂刚好相反!马可在32节下半段如此形容:“门徒就希奇,跟从的人也害怕。”此时此刻,门徒和其他跟从者的心情五味杂陈。一方面,我们看到门徒对耶稣的迫切感啧啧称奇,另一方面,耶稣身旁其他跟随者感到害怕,他们似乎感受到一场危机正在逼近。众人的脚步比耶稣慢,有一步拖一步,心情显然沉重。
事实上,门徒这种反应并不是第一次。较早时,当耶稣首次透露受苦(831),第二次提到受苦(931),门徒的反应皆类似。可以想见,众人这种反应,只有加剧耶稣在面临最终考验时,那种无可名状的孤立感。在这种无助的环境下,耶稣开口透露上帝的旨意,祂没有对跟随者说,只是向身边贴身的门徒说。主带着悲伤的语气,要求祂的门徒听清楚:“看哪,我们上耶路撒冷去,人子将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,他们要定祂死罪,交给外邦人。他们要戏弄祂,吐唾沫在祂脸上,鞭打祂,杀害祂。过了三天,祂要复活。”这回是第三次发预言,告知门徒有关遇害的事,比较前两次有关受苦的预言,耶稣此番的讲论最清楚、最详细和直截了当,门徒不可能不明白。
在马可福音所有预言耶稣受难的经文中,“钉十字架”一词从未出现过,但这句经文说到将被交给外邦人,被他们杀害,正暗示主要被钉十字架,因为这是罗马人处死非罗马人惯用的刑法。在前后三次的预言中,耶稣所强调的,都是祂的被杀以及三天后从死里复活的事(831931)。只是在第三次的预言中,耶稣提到祂将被交给外邦人的事。马可笔下的细节:戏弄祂、吐唾沫在祂脸上、鞭打祂,是马可较早的两次预言没有交代的。
结语:
耶稣不厌其烦的预言本身的受苦,可谓用心良苦。除了要门徒紧记在心之外,也说明了耶稣受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如果耶稣不受难,没有在十字架上舍命,上帝对人类的救赎计划无法完成,那么人类就永远的沉沦,永远的活在黑暗里。
另一方面,耶稣三次提醒我们有关祂的受难,意思要我们关注这是门徒条件当中最重要的一项,我们不可忽略。在马可第十章的讨论当中,我们发现到耶稣举出的门徒条件,跟我们的信仰生活息息相关,打从婚姻生活、孩童般单纯心态、正确财富观,以及付上生命代价跟随主,都是重要的要求。
参考资料:
1.陈惠荣、胡问宪编:<证主21世纪圣经新释II>(香港:福音证主协会,1999),页1025
2.鲍会园、陆苏河编:<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>(美国:更新传道会,1996),页1893
3.锺志邦:<中文圣经注释-马可福音>(香港:基督教文艺出版社,2001),页207-208
4.James R. Edwards,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(Leicester: Wm. B. Eerdmans,2002), pp.317-320.
5.谭维保:“不死的麦子”《星洲周报生命树》(20071118日),版20

此篇讲义由顔明发牧师

2009 34
在永平圣士提反堂完稿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